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6/13发货到签收仅8小时,天舟二号这样送“快递”
- 06/13黄剑雄任湖北十堰市长
- 06/13江西泰和:假期坚守保工期
- 06/13江西原创红色题材杂技剧《山上那片红杜鹃》将
- 06/13江西赣州为企业解难题添活力
红色基因传承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困境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难困苦的革命历程中所凝聚孕育形成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核心优势,是推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1]。江西曾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强调:“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各地区各部门要再加把劲,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3]此次考察江西,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慰问老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革命圣地和红色土地的深情厚爱,对老区人民的特殊关怀,对江西发展的殷切期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江西篇章”,是做好江西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革命老区孕育了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以其深刻的革命性在革命文化的孕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必须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把红色基因融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使红色基因真正活起来,落地生根、破土发芽。
一、红色基因传承在江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
(一)经济价值:壮大革命老区文化产业,实现产业兴旺
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江西井冈山、于都、瑞金等革命老区,其浓厚的革命文化、独树一帜的红色氛围决定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与使命。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可以利用的独有特色资源。一方面,依附产业振兴的国之大策,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招商引资,吸纳老区劳动力就业,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夯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基础。另一方面,坚持“红色基因传承式发展”的主线,由此展开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可以加快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形态形成,同时保持革命老区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特色效应和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更好地实现革命老区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兴、老区兴”的发展道路,助力江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现重点突破。
(二)政治价值:助力革命老区善治之路,实现民主管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无论在井冈山、中央苏区还是延安、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建、政府治理、动员群众、法治建设等领域都有相关实践和探索,留下了乡村治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4]。从江西部分革命老区来看,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革命精神,为老区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进入新时代,革命老区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人物、事迹素材,淳朴善良的民风,为老区治理创立了先锋典范,减少了民主管理中的逆向现象和贪腐不作为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老区内以德治理的水平,实现了德治的新高度,助力了老区的善治之路,健全了老区民主管理。
(三)文化价值:丰富革命老区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以瑞金为例,作为共和国的摇篮,在老区文化振兴过程中,瑞金抓住了红色文化这一主线,坚持将有形的物质资本与无形的文化资源相耦合,充分挖掘老区优良的革命传统、优秀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培育良好的乡风,倡导优秀的家风,形成物质与精神相匹配发展的生态维度。在这样的主旋律下,坚持红色主线,继承红色基因,有助于丰富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老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而实现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同时老区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断与时俱进,既符合传统红色基因传承的模式,又促使老区文化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促成新时代背景下革命老区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从而实现乡村文明。
(四)生态价值:美化革命老区生活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发展需要文化尤其是红色基因的支撑。”[5]革命老区的发展,要求不光看重经济价值、精神价值,更重要的是建设更好的宜居环境。因此,革命老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要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区域内的环境治理,极大地改善老区的生态环境。生态宜居不仅是指革命老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良性维持,更重要的是使老区人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更加人性化和开放化。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区人民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达到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双向美化,既为老区人民提供“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又提供“安居、乐业、增收”的生活环境,进而实现老区“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发展[6],促进老区生态环境建设更进一步,实现生态宜居。
文章来源:《江西建材》 网址: http://www.jxjcbjb.cn/qikandaodu/2021/0613/1628.html
上一篇: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江西创办
下一篇:清代地方政府灾情传递的影响因素以世纪江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