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4/14江西一幼师发男童闻脚照引争议 要提高幼师门槛
- 04/14江西米粉统一标识正式发布 提升江西米粉品牌影
- 04/14江西是阿卡林省?如何让江西变得鲜明、出众、
- 04/14江西米粉统一标识发布 将打造“世界米粉之乡”
- 04/14江西省新媒体协会收费公示
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保护与发展
江西是一个富有“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地区。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指导,在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更是重点指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指导思想也为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保护和发展开启了新的思路,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简单策略分析。
1 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主要内容
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主要包括传统的建筑遗存、古典的街巷布局、独特的地景地貌、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四部分。首先,厚重的年代感可以赋予过去任何一件寻常事物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尤其是传统建筑。在江西境内广袤的乡村中,遗留的传统建筑如繁星璀璨,比如白鹿洞书院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等,虽然很多传统建筑遗存已显破败,但无一不彰显地域文化、饱含人们深深的乡愁。江西的古村落布局跟随自然地貌,呈现蜿蜒多姿的奇特美景。错综交织的街巷布局,不仅形成街巷景观,也组成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交通关系网,既满足了人们的出行活动需求,也反映了村落居民的生活状态。人们可以在街巷中漫步体验人们的生活,进而形成“乡愁”文化记忆[1]。再次,江西拥有千姿百态的地景地貌,独特的地景地貌也为自然植物提供了优渥的栖息地,比如江西乐安牛田镇的千年樟树林,这也是地貌意象创设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最后,江西的民俗文化也相当丰富,仅地方文化就有赣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和赣南客家文化;兴国山歌、徽州三雕、永新盾牌舞、全丰花灯等多项民间艺术被收录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代代传承,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乡愁”文化最为动人的记忆。
2 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保护与发展
2.1 采取整体保护,突出文化特色
“记得住乡愁”指导思想的本质目标是帮助人们留住对家乡的记忆,通过保护故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维护故乡记忆的完整性,在精神和情感上产生认同体验。地理学家曾经提出,取决人类意识对场所文化认同的三个关键条件就是:人对物质环境的认知认同、人的行动参与的认同以及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认同。江西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在于江西历史变革历程中遗留的地方空间,构建的独特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让人们形成了集体记忆,进而使人发自内心的对江西地域文化产生认同。因此,在保护和发展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时,应该采取整体保护策略,突出文化特色。不仅要保护、修复传统的建筑风貌、街巷布局、地景地貌等物质文化,还要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大力支持石城灯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的举办,积极发展瓷板画、新干剪纸、瑞昌竹编等手工艺术,突出江西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缔造江西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2]。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努力提升“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而实现理想的传承目标。
2.2 融入现代理念,延续历史文脉
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环境的高效、节约、环保、生态,追求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协同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以历史人文的视角传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主张将民族、宗族、氏族、和谐的邻里关系作为联结城镇聚落空间的纽带,为新市民群体有效延续“乡愁”文化景观保驾护航。新的指导要求也为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全新的灵感。因此,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理念的同时也要延续历史文脉。比如,江西各区域可以尝试构建多核聚集的新型城镇空间,根据区域具体的产业发展需求,沿着原本的村落脉络向外扩展,构建有组织、有规模的核心聚落。然后根据文化特色和聚居结构特点,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体多核、既能资源共享又不损各自文化特色的“乡愁”文化景观符号发展路径。
2.3 加强思想引导,提高居民素养
居民的思想认知决定着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保护和发展的质量,江西城镇居民是文化生态建设的关键角色,也是“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保护和发展的主体。江西境内有大量蕴含乡愁文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和发展这些文化景观的核心都是人。因此,在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想引导,提高居民素养,从根本上降低人对文化景观的破坏,同时鼓励、引导居民产生保护文化景观的主动行为,将被动的景观符号保护意识转化为居民群众的自主意愿,提高“乡愁”文化景观符号发展的有效性。例如,江西境内的思溪延村、瑶里古村、安义古村、庆源古村等古村落,都是极富“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在保护和发展这些村落的文化特色时,首先应该尽可能的留住原住民,维护“乡愁”文化的自然本真,然后加强思想宣传,不断提升原住民的文化传承意识[3]。此外,这些古村落的建筑多数残破不堪,政府可以通过修缮建筑为原住民提供工作机会,居民既能得到工作报酬,也能亲身经历破败建筑在自己手中焕然一新的过程,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跟随思想引导科学的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增强居民对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保护和发展的自主意识。
文章来源:《江西建材》 网址: http://www.jxjcbjb.cn/qikandaodu/2021/0414/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