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3/07江西宜丰:拒执人惧怕被拘 忙还款50000元结案
- 03/07江西大余作曲家纪实力作《一桶水一辈子》收官
- 03/07江西一消防员敷面膜救火?网友灵魂发问,当事
- 03/07江西消防小哥哥敷着面膜救火?本尊回应网友灵
- 03/07万广明当选江西省南昌市市长
电解锰渣建材资源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锰是重要的战略金属,主要用于冶金、电子和化工等领域,其中钢铁行业锰需求量占锰总需求量的90%以上,素有“无锰不成钢”之说[1]。炼钢时,锰既是脱硫剂又是脱氧剂,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2]。目前,锰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电解法,此法生产的锰常被称为电解金属锰。我国是电解金属锰的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18年,我国电解金属锰产能达226 万吨、产量约14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7%[3]。电解锰渣是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锰矿石经酸解、中和、除杂、压滤产生的酸性废渣,主要成分为SiO2和CaSO4·2H2O,具有含水率高、黏度大和活性低等特点。随着锰矿资源的日益枯竭,锰矿品位急剧降低,生产1t 电解金属锰将会产生8~12t 电解锰渣[4]。截至2018年,全球电解锰渣总量约为1.5亿吨,并以1000万吨/年的速度增加[5]。
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添加了硫酸、氨水、SeO2和K2Cr2O7等化学药剂,同时锰矿中含有的Co、Pb、Zn 等伴生元素会随着锰矿浸出。因此,电解锰渣含有大量的、Mn2+、Cu2+、Zn2+、Cr6+、Cd2+、Se4+、Pb2+和Ni2+等污染物。由于历史与技术问题,这些污染物在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过程中,容易发生迁移,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目前,电解锰渣的主要处置方式是堆存,部分渣场防渗措施不当,导致电解锰渣中的污染物容易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高含水率的电解锰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迁移性,容易引起溃坝事故。2009—2012 年,湖南和贵州先后发生了电解锰渣渣库溃坝事故,共造成超过9人死亡的安全事故。新产生和堆存的电解锰渣缺乏成熟的减量化措施,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尚不成熟,导致目前电解锰渣的堆存量越来越大,潜在生态和环境危害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电解锰行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治理电解锰渣,新一轮环保政策对电解锰渣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电解锰渣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刻不容缓。研究开发锰矿选矿富集技术和锰矿中Mn2+的低成本高效浸出技术,引进国外高品位优质锰矿与国内低品位锰矿混合使用,可以减少电解锰渣的产生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解锰渣的减量化。采用碱性物质、化学药剂、微生物、电场强化和电动力修复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电解锰渣中Mn2+的固化和的脱除,但缺乏低成本高效的电解锰渣无害化技术。一些消纳电解锰渣的企业仅考虑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常常忽略电解锰渣堆存过程和电解锰渣相关产品产生的二次污染。此外,电解锰渣的资源化主要有回收有价物质、制备肥料和生产建材产品等。然而,回收有价物质过程中耗水量大、浸取周期长,仅适同时需对回收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水和废渣进行二次处理。回收有价元素后,还会残余大量废渣,并不能实现电解锰渣的规模化利用;所制备的肥料肥效不足,肥料中所含的重金属离子会破坏植物根系,植物会富集肥料中的重金属,目前尚未实现产业化。相反,电解锰渣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2O3和CaO等,可用于制备路基、蒸压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玻璃陶瓷、水泥熟料、吸附剂、填料等建材产品,实现电解锰渣规模化利用,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虽然国内外研究者针对电解锰渣建材资源化利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进行了一些产业化示范,但电解锰渣综合利用量小、利用率低,还未见经济稳定、可推广应用的成功案例。主要原因是高含水率电解锰渣中氨氮和硫酸盐含量较高,目前的脱氨、脱硫工艺不成熟,预处理成本较高,电解锰渣中的有害物质难以解毒,所生产的产品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同时,受限于工艺,电解锰渣生产过程中无法实现深度资源化,甚至资源化过程中还会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导致电解锰渣的减量化和无害化也难以实现。加之直接排放的电解锰渣处理处置难度大、运输困难;相关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一些企业不愿大规模利用电解锰渣。只有资源化才能真正实现电解锰渣的规模化处置,但电解锰渣资源化必须结合其减量化和无害化,建材作为电解锰渣消纳的主要途径,可以实现电解锰渣的规模化消纳。因此,结合电解锰渣的理化特性、生态环境特征、减量化和资源化研究现状,系统梳理目前电解锰渣建材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实现电解锰渣规模化利用,确保电解锰行业可持续发展用于回收可溶性Mn2+、、Fe3+和Mg2+等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江西建材》 网址: http://www.jxjcbjb.cn/qikandaodu/2021/030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