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2/11敏华拟投40亿在陕西建生产基地,占地1100亩
- 02/11江西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这些地方将迎大发展
- 02/11恭贺西建天茂房产学子荣登“涑水联校”学府殿
- 02/1185后博导尤雅:锁定“钠”些事儿
- 02/11西建史重要考点剖析(二)
江西民国建筑探析
民国时期,是中国接纳西方科技文明的喷涌期。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属于“被迫”、“无意识”接受阶段,辛亥革命后国人对西方文化接纳处于“主动”、“有意识”学习阶段,“衣食住行”均被西方技术、材料深深影响,“民国建筑”应运而生。中国传统建筑有固定方法和理论,却比不上西方新技术、新材料的快速建成与牢固性,当时城市里传统建筑建造逐渐“被”弱化,西方的建筑形式、材料流行起来,特别是被开埠的港口城市尤为明显,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最能有力证明西方建筑形式、材料、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民国建筑倾向于简化装饰与几何造型,砖块、水泥、石材、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中大量使用,民国建筑外墙装饰艺术主要特色和装饰性内容均由水泥、玻璃等新材料来实现。
1.江西民国建筑形成基础
江西在民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与重要的地位,江西的建筑文化对我国建筑文化发展产生影响,做出独特贡献[1]。
进入民国,受欧风美雨和时代风尚的影响,江西民众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渐显新潮。占风气之先者,首为受上海、武汉直接影响的九江、南昌和受广东直接影响的赣南[1]。作为内陆省份,民国江西具备重要战略地位,西化影响程度虽不及开埠城市明显,但西风东渐的建筑风同样吹到江西各个角落。
1.1 文脉基础
赣文化脱胎吴越文化,同时受楚、越文化的影响,衍生出豫章文化、浔阳文化等子系统。“西风东渐”“中西合璧”是业界形容民国建筑的重要词语,其中的“东”、“中”如何在建筑中体现,又如何在江西民国建筑中展现,也正是我们需要探究的。
1.2 地域基础
江西地理位置属内陆,省内城市与多个省份接壤。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江西作为邻省建筑风格必然受到当时政治中心的建筑风格的影响。
1.3 政治基础
民国时期许多重要政治人物都曾在南昌、九江、赣州等地执政生活,南昌有蒋介石的行营;九江庐山有美庐别墅、庐山三大公共建筑,宋子文丈人张谋是九江知名建筑建造商;蒋经国主政赣州6 年;如此重磅的民国政要在江西工作、生活过,足以证明他们的存在必定带动江西民国建筑风格趋势,那些知名江西民国建筑不仅见证重要政治历史事件,更是承载了许多 “历史使命”。
2.江西民国建筑经典案例
民国建筑经历了从古典、折衷、传统宫殿、新民族到西方现代等各种形式的建筑,展示了民国建筑从简单模仿到中西结合、取长补短的交融过程。江西民国时期建筑,除了秉承民国建筑固有特色,从地域文化分析,江西民国建筑也埋藏着江西地域文化记忆,通过对江西民国建筑分析探讨,从中可以找到民国时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民生活、建筑工艺、技术、材料等多方面信息,有利于充实江西近代史的文脉,走好传承的道路。
下文通过分析江西民国建筑案例探析江西民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2.1 南昌行营
南昌行营位于江西南昌市中山路东湖南边,建于1928-1930 年,原为民国江西省立图书馆,1930 年11 月,蒋介石将政治、军事中心设于南昌,1930-1935 年南昌成为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南昌行营占地3300m2,建筑属于欧式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旧址为5 层,呈“工”字形,南北走向。主楼曾在抗战期间炸毁,抗战后重修主楼,面貌有所改变,主楼墙足有半米厚,修缮前建筑外墙每一层窗洞(高1.5m、宽1m 左右),为上下启用。据说,蒋介石当年就住在行营二楼东侧的房间。2016 年以恢复原貌为准则开始修缮,建筑材料以青砖为主,入口突出建筑主体,并立有两颗罗马圆柱,柱下基础为方形,柱头处有檐口隔挡,主楼外墙的柱子为方形装饰柱,入口处有三层:一层为入口踏步,第二层为挑出封闭阳台,三层为开放式露台。建筑内部结构以对称为主,建筑内地板与楼梯以木质为主,主楼进去后与后面的副楼以连廊相连接。副楼是为5 层的青砖建筑,主副楼靠连廊连接,此处外墙的门有白色劵拱顶装饰,建筑中的窗户外墙装饰中未出现劵拱装饰,有别于作为商业建筑的江西大旅社,修缮未完,调研时基本无内部陈设。
图1 修缮前南昌行营
图2 修缮后的南昌行营
南昌行营、江西大旅店、民德路邮局并称南昌三大民国建筑。其中江西大旅店(今八一起义纪念馆)与民德路邮局一直处于使用状态,南昌行营自1995 年省图书馆搬离后一直空置,2016 年政府开始修缮,2019 年6 月外观基本修复,建筑内部装修、庭院设计等维护项目由于资金需等待时日,开放日期待定,南昌行营将成为“江西省典籍博物馆”。
文章来源:《江西建材》 网址: http://www.jxjcbjb.cn/qikandaodu/2021/0212/719.html
上一篇:江西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下一篇:江西“乡愁”文化景观符号的保护与发展